据传,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贪官和珅在被处决时,他家中的金银珠宝、古董珍玩等宝藏的价值,甚至超过了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总收入。其财富的估算值大约为十一亿两白银。而在清政府当时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四千万两银子。因此,民间流传着一句话:“和珅跌倒,嘉庆吃饱。”意思是和珅的财富足以支撑清政府多年财政开销叁鑫策略,甚至让人感觉他富得足以与国家的财力抗衡。
然而,在北宋时期,有一位官员的腐败行为远超和珅,甚至可以说和珅在他面前不过是个小角色。这位人物就是北宋末年的宰相王黼,原名王甫。王甫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耳熟,因为他与东汉末年那个祸国殃民的宦官王甫同名。为了避免混淆,皇帝为他赐名“黼”。
王黼的贪污行径使得后世将他称为北宋“六贼”之一。他自年轻时通过科举考取进士,顺利步入仕途,最初任职参军。很快,皇帝指派他参与编撰《九域图志》。他与另一位官员何志共同负责此事,尽管学识并不出众,但凭借一副巧嘴,王黼很快就能够游走在朝廷之间,巧妙地谋取自己的利益。
展开剩余71%在和何志的日常接触中,何志对王黼的才干颇为欣赏,便将他推荐给了自己的父亲何执中。何执中是当时北宋的丞相,凭借他的举荐,王黼很快被提拔为校书郎。随着朝廷权力的更迭,许多权臣失宠,而丞相张商英正是如此。宋徽宗迷恋书画艺术,疏于政事,他打算将蔡京召回朝中。王黼获悉这一消息后,便不断上奏给宋徽宗,极力拍蔡京马屁,讽刺贬低张商英,并捧蔡京为上。最终,蔡京在登上宰相位置后,回报了王黼的支持,连连提拔他叁鑫策略,从最初的校书郎升至御史中丞。
王黼善于变换立场,他一边攀附蔡京,一边开始疏远自己曾依赖的何执中,不断上奏弹劾何执中,指控其犯有严重罪行。与此同时,王黼还通过与其他权臣如郑居中交好,随时调整自己的立场,最大限度地谋取个人利益。凭借着这种投机取巧的手段,他在朝中逐渐取得了权力的巅峰地位。在短短几年内,王黼从通议大夫一路升迁,最终成为宰相,创下了宋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记录。
然而,王黼的贪腐行为远不止于此。当他一度掌握了朝廷实权后,便开始纵情享乐,四处搜寻美女,家中美人如云。甚至,他还强行夺取了许多朝廷大臣的妾室,并将这些大臣陷害致死或流放。随着权力的扩张,王黼逐步接管了北宋的国库,将各地上贡的珍宝纳为己有。此举不仅让他更加猖狂,还让他成为了金钱和权力的象征。
据传,王黼在掌管国库期间,囊中财富竟高达6200万两白银。虽然与和珅所贪的十一亿两白银相比似乎较少,但不可忽视的是,宋朝的货币价值远高于清朝。因此,王黼的6200万两白银,实际价值在当时并不逊色于和珅的财富。
王黼的贪婪和骄奢不仅体现在个人财富的积累上,他甚至将国库中的珍贵物品展示给辽国使者,炫耀宋朝的财富。这一行为不仅激起了金人的贼心,最终为宋朝招来了灾难,直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。正因如此,王黼的贪欲与虚荣成为了北宋覆灭的间接原因之一。
随着宋钦宗即位,王黼的仕途也走到了尽头。早在王黼担任宰相期间,钦宗作为太子便对其心生厌恶。钦宗即位后,便开始寻找机会将王黼铲除。随着群臣纷纷上奏要求惩治王黼,钦宗决定采取行动,下令追杀王黼,终于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贪婪的宰相清除出局。
王黼的一生,不仅因贪污腐败而臭名昭著,更因他致使北宋走向灭亡,直接影响了无数百姓的命运。与和珅相比,王黼的行为更为恶劣,才是真正值得称为中国史上第一大贪官的人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